3213728887_98f9ebcc64.jpg 

當甘道夫帶著小哈比人越過重重險難,來到結束末日的旅途終點時,我們看到無比的勇氣,時空移轉,當我們來到牛津這所歷史悠久的知識殿堂,所面對的圍繞在重重數學規則之下的謀殺。 

『我們需要相信生命是有意義的,是所有邏輯組成的機體,而不是單純的改變。要是我我們寫出2、4、6,我們就會感覺良好,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的將會是8,我們可以事先預見這個結果,而不必受命運的操控,不過不幸的是,這跟真理一點關係也沒有,你們不認同嗎?...這只是恐懼,很可悲,但事實就是如此。』 

John Hurt所飾演的賽爾頓教授認為真理並不存在,Elijah Wood所飾演的馬丁卻是堅信真理就在數理之中,他千里迢迢地來到牛津以求對知識的渴望,卻在賽爾頓這場新書發表的演講上,瞬間幻滅。

忿怒的馬丁急欲離開這個令他羞憤的地方,但他離開的前一刻卻遇上了賽爾頓,他們共同發現了馬丁寄宿的房東的謀殺案,馬丁本該像他的在校學習的書房室友一樣,被拒絕..而就此與賽爾頓不再有交集又或是憎恨賽爾頓一生的命運,如今..他們因謀殺而交集,馬丁的冀望成真,對他來說,對知識的渴望更甚於房東消逝的生命。

『當蝴蝶輕輕的一個振翅,將會為遠方帶來一場颶風,但又有誰能預測颶風?』 

蝴蝶效應,大家都知道,但大家也都暗自相信這不會發生...對於馬丁更是如此,他從未想過他就是那隻蝴蝶,縱使他熱切地在數理的邏輯裡找尋萬物的答案,一個小小的動作所帶來的效應,卻不是他所能應付的真理。

 

oxford-murders-img.jpg

《牛津謀殺案》,出自於朱勒摩‧馬丁尼,西班牙推理小說,英語電影,導演是法國人,沒有在任何地方上映,雖然接繼在聞名全球的達文西密碼之後,但這部片似乎沒有得到相對的關愛。 

但出自私心的,我比較喜歡這部片,對於推理故事,我還是認為峰迴路轉的過程還是比驚人的答案來的重要,雖然達文西的過程也是驚險重重,卻失了推理的那種疑慮,牛津這部自電影開頭就點出了重點,整部片就依著這樣的重點走到最後,但這場謀殺裡,或許最折磨人卻是死於那場謀殺的房東,每個人都有私心,也都會付出代價,但即使生命的本質是如此的枯燥乏味,但追求的真理的過程中,仍是有叫人痴迷的地方。 

這部小說最特別的一點,就我個人來說,是主導整個事件的主角也不知道故事會如何發展,他將故事交給什麼都不知道的另一位主角,靜穆的樂器聲總在他們爭論過後響起,這是部很沉靜的謀殺推理電影,沒有誰對誰錯,艱深的數學理論或許弄得我有點弄不清方向,但故事仍然說得快又有趣... 

說句題外話,我想這本小說應該很不錯看,雖然電影的氛圍很不錯,卻顯得有些快,不過我很喜歡電影所營造的那種感覺,彷彿我不是在看一場謀殺,而是在看一場數理的邏輯與真理的哲學的辯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