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Img諾貝爾少年.jpg  

Rune Michaels  著 / 賴婷婷 譯

大塊文化 出版

 

書早在收到試讀本時,幾天內就讀完了,但我一直把寫心得的事擱在一旁,因為我的腦袋空空蕩蕩,想法忽現忽滅,就像絲絲縷縷的氣味,斷續斷續著,我試著抓住卻總握不緊,

或許是因為我對書中結局感到迷惘吧。


會決定寫這麼精簡的超級小書,我想絕不會是因為作者懶,但還是覺得作者應該再多寫幾頁,或許是十頁,或許二十頁,讓這個故事更深刻更深入人心。

閱讀的過程裡,忍不住會想到《房間》,母親與孩子,不同的情境,散發出的氛圍卻老感到熟悉...
母親不能明說的苦及深埋的痛心,孩子早熟的心志及懵懂的未來,很相似,分不清誰輕誰重,同樣都是不該發生的悲劇,為什麼就是發生了?

以第一人稱揭開序幕的少年,說明著這個家裡發生的事,一對母子住在一棟房子裡,母親幾乎足不出戶,全靠孩子處理事項,雖然家裡住了一個房客可以幫忙卻很有限,必須吃藥
的媽媽,努力讓生活正常的少年,隱晦不明的氣流,緩緩的,就像薄薄的霧氣,縈繞著,
雖然少年總是說著母親的事,但是我幾乎不曾聽到這個媽媽說了什麼,整本書的氣氛就像看到一個孩子為了守住家,很努力很努力地做,可是最重要的媽媽卻讓他很無奈,好像盡了全力,卻發現他可能做不到。

我以為少年會這樣地直直走向悲慘的結局,諾貝爾少年的母親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和《房間》裡的那個努力想求生的母親角色極不同,卻沒想到作者轉了個急彎,我真覺得是個很快的轉折,畢竟書很精簡,沒有時間醞釀。

接下,少年徘迴在母親生死不明的夢境中,那些隱晦不明的氣流裡逐漸露出了光影。

我很喜歡書裡在牆上畫門的那段,雖然那只是個精神障礙下的產物,只是個作者安排的伏筆,可是我很喜歡門,牆壁給人感覺就是困,沒有生機,可是在上面加上窗加上門,生的氣味就會漂進空間裡,門..我能關上鎖上,也能打開,生命可以在那扇門進出,也能把害怕傷心擋在門外,如果你有一扇很堅固的門,就像少年為母親畫的那扇門,不管真相多令人厭惡害怕,堅持不變的心意就是最好的寶物,如同保護你的那扇門。


我原先以為這是本談論優生學的書,天才般的孩子真能自由挑選?但經過挑選的動作就能幸福?這是我感到興趣的部份,但老實說作者並沒有探討得那麼深入,一個諾貝爾般偉大的孩子,只是個逃避的象徵,一個女人努力逃避過去而變成一個有精神障礙的母親,我也挺喜歡這類探討精神疾病的題材,唯一可惜的是,作者幾乎全由少年發言,我很難窺見母親的狀況,所以我看這本書時,總是有種很似前有霧,卻總撥不開的感覺。

再多寫個幾頁,讓空隙的句段再滿足一點,真的會更好。

 

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

諾貝爾少年 ←書厚書薄不是重點,重點是感受到什麼,去看看書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神創傷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