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魚玄機.jpg  

吳蔚  著

好讀文化  出版


這類文體的小說,大概自金庸後,我就不曾再讀過了。

這期間,倒不是沒有遇過這類白話文言的書,只是總覺得那些書讀起來有些矯情,甚至有種賣弄詞句的浮誇,這類文體的小說說真的,讀起來不是很容易,雖不至於艱深,但也不可能像一般我們讀翻譯小說那樣白話,華文小說就是直接面對,若還在字句上賣弄不必要的華麗詞藻,讀來真的很令人厭煩。

然而看了魚玄機,我才知道吳蔚為什麼會被提為與二月河齊名的作家,雖說這本魚玄機並無如康熙大帝那樣的恢弘壯麗,但用字的精鍊與句落間的畫面感,讀來真的是很有味道。

一如我們看翻譯小說,主角在冒險與追緝間,總會歷經一些人事物,書裡用了很自然的語調,在情節的前進間,或多或少地融入當朝的官制、科考,城市設計與百姓的生活樣貌,句間還會提到烹煮的過程,雖不多但真是很少見,印象裡看過的書中(除了本就是聊食的書),很少有提到美食、料理會完整寫出過程,多數都是略微帶過,不然就是提出個讓人流口水的菜名而已。
書裡提到的菊花茶作法,我尤其喜歡,過程雖有些繁複,但似乎能從字句裡感覺到那股茶香,尤其某段還用了清冽的雪水煮茶,融入雅濃的菊花氣息的茶氣緩緩自純淨的溶雪清水裡發出,或許現代的我們能夠仿製,但總覺得那味道一定和當時不同,現在什麼都是加工味,最原始的清芳,就似縷縷薄煙,若有似無了。


後記裡,作者提到朋友對她說過,她這本書的寫法是一種新的開創。

我也有些同感,推理小說沒什麼特別的,但以歷史小說的手法寫,就很有趣了。

恍然間,我以為我在看魚玄機這個人,但咄咄逼人的疑問,逐一丟出,反覆地對話與考證,一個又一個確定又被推翻的推論,看各個腳色間的對話,有時讓我暈頭但又興味十足,略知魚玄機生平的人大概不難猜結局是什麼,雖結局未變,但說這是本替魚玄機翻案的小說也未可不是。

作者的心是偏向魚玄機的,隨著矛頭紛紛指向魚玄機,書裡的氣氛到後來更加的情意纏綿,傷懷的情與無法捨棄的憶,彼此交纏在魚玄機的思緒裡,說是魚玄機在嘆息,不如說是作者在為她悲憐。

歷史上在為魚玄機的死,留下一個不甚光采的結局,但在書中,不論真相是否如此,至少留下的詩是真,雖多是感傷懷思之作,但多少可以窺見魚玄機長久來的心境,曾有過的一段甜蜜歲月,一直以來應是她心中所繫,後來出家也多是這原因,說她因長久情路不順而妒忌婢女有情人而痛下毒手,這也未嚐不可,畢竟人就人,人心的變化誰都說不準,雖說主人殺僕罪不至死,但有心想害死魚玄機的人,這就是個機會。

不論魚玄機是否有殺僕,似乎都會走上死路,女子才貌太過出色,似乎總是種罪,而她是否真殺了婢女綠翹,在我看來..都有可能,但我寧願相信書裡所寫的魚玄機,生命是草,就要翠綠;生命是花,就要豔麗。


翻譯小說裡,任何細節都會是高潮或轉折的伏筆,當然寫得好的就會全用上並用得讓讀者驚嘆,寫得不好的當然就是落得鬆散甚至莫名其妙,然吳蔚這本書,不知是因為我老以為我在看歷史小說的緣故,其實必非所有事都有個水落石出,有些也只是像是支末微枝似地帶過而已,但我就是不會在意,甚至覺得這樣帶過更好,或許這就是東西方的不同,西方什麼都是重點,而東方有些事不說破或許比較好。

另外,我想特別提到書裡提到的黃巢,角色戲蘇份雖不重,但他屢次名落孫山後再道觀外提筆寫下的那首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真是很少見的風格,欲望強烈又殺氣十足,或許跟朝代有關的,寫得太露骨大概馬上就被抓去殺頭了。

不知是女子關係,還是她心心念念的都是難全的戀情,魚玄機也該是像黃巢那樣滿腹壯志的人,只是身為女子她無能為力,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彷彿在緬懷尚不識情的十二歲那年,是多麼的單純愜意。

 

感謝好讀出版提供試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歷史與推理 吳蔚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