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jpg  

Chuck Palahniuk  著

尖端  出版

 

的確,就算我沒看過電影,也沒讀過他的任何一本書,恰克‧帕拉尼克...的名聲就跟他的風格一樣,清楚得很。

然而,讀了這第一本也是目前的唯一的一本後,我很想搭在恰克‧帕拉尼克的肩上,叫他一聲:老恰啊...

我真XXOO(不便寫出之表達極高興的某詞)..太喜歡你寫的東西了!


初閱讀時,我第一眼就注意到篇數是倒著的,這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可是從譚德在即將墬落的飛機上對著黑盒子講起他的前半生開始,我每多知道一些事,一種難以言述的怪異感就越將浮出水面,對我呼吸然後說:那不是倒數,而是預告結束的再見。
這個當下,說不清那是種什麼感覺,不過,可以明確說出的是..我有點不舒服。

不單單是因為,像叨絮又像喃喃自語的字語,鑲在如珠串又如斷詩的句子上,讓我難以咀嚼吞嚥,其實我懷疑過是不是作者翻譯的問題(每次出事都先懷疑到譯者頭上,真是不好意思)。
或許也會有人跟我有同感,可是很快的,就會發現這個問題是出在作者身上,而這也是我無法界定這本小說,不管是我個人的感受,還是一般的市面分類。

我以為我會在書裡看到一個男人度過多麼黑暗的種種而飽受風霜、重重磨練,然後在驚險怪誕的人生後告訴我一個華麗的理由,解釋他為什麼要自殺,但!
我對恰克‧帕拉尼克的認知真的太嫩了,如果我夠確定,我定會說〈倖存者〉就是本諷刺體裁的黑色搞笑哲學書。
為何說我"夠確定"的話...因為我不確定老恰想表達的思想和我想的一樣。
或許他只是單純用他的特色寫出一個單純的故事,而一切都只是我想太多了;或許他想說的是別件事,一切又是我想錯了...糟!我開始跟譚德一樣,碎碎念...

拋開那些差點被老恰牽著走的細亂思緒,單純地回到書上:
這是個講述一個在與世隔絕、神秘的宗教社會下長大的男孩,為了奉獻畢生而到外面世界努力為雇主打理家與清掃房子,在大量的青春飛逝而過的某日,外表隨著歲月而走但內心依舊留在共同體裡的男孩發現大家都離他遠去了,只留下尚在外世奉獻卻已失去目標的陌生同伴,最後,終於只剩下他,唯一的「倖存者」。

很悲傷的過程,可是作者並未讓這份悲傷具體地出現,譚德繼續著他的奉獻工作,隨著事件發生而過的時間裡,譚德有了些變化,但他依舊拒絕與人談論共同體的一切,對於譚德的內心,你很難從他的談述裡察覺他的低落與徬徨,因為他總是告訴你如何正確地使用某各餐點或餐具又或如何正確地清理家具與電器,他開放著這些在共同體努力學習起來的細碎生活使用法給大眾,但內心卻是空無一片,無話可說。

沒有思考能力的人,對於曾發生過的那些不好記憶,要如何做?就是,不談論,不深入回憶,那麼就不會發現自己其實正生活在苦痛裡。

所以法提莉蒂對譚德說:「如果你變得可以述說至今為止的人生,而且能夠將它們忘記的話...到時候,就一起開始全新的人生吧。然後就可以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的。」

面對,很難,卻是必要的。


對於譚德,作者下的注解或許是這樣,但我說了這"可能"是本 諷刺體裁的黑色搞笑哲學書,
黑色搞笑與哲學大概有待商榷,不過,諷刺是無疑的。
書裡的一切都是由譚德的視角講述,當然..這是他的故事。不過在譚德冷靜的口吻下,他從倖存者的身分而大躍身分地位後的那一大段,怎麼看都覺的荒謬,尤其是結婚那部分,特別是婚禮結束那段,我真的差點要笑出來。
只是,用荒謬來形容是因為譚德太冷面笑匠 了,倒不是說他特意搞笑,越荒誕的事由越冷靜的人說出,就是容易變成笑話,
書裡談到的媒體、信仰與人群關係都是很真實的存在,充滿破綻卻沒人想發現的問題,對我來說,人性一向是荒謬的,就算你用膠帶把碎得夠細的古董花瓶黏了起來,那還是美麗的古物。


真的是好久沒看過這麼辛辣的諷刺小說了,其實這是本很黑暗的書,前頭我會感到不舒服也是因為譚德的思想真的很不陽光,只是作者寫得有點像詩像散文,就更讓我覺得這像是要獻給魔鬼的頌曲,但我得說這些都只是我很微微細細的感覺,不見得適用其他人。

不用從血肉割剖出的黑液,而是擺設心靈上的暗色,這樣的諷刺很深得我心。

 

感謝尖端提供試讀                

倖存者 ←非常推薦給喜歡諷刺小說的人,雖然初看時會覺得這譚德這男人有點猥褻,但就是他這樣的人,才顯得他的週遭事物有多荒謬,有些部份仔細想想,還真的很搞笑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諷刺 黑色小說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