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之死S  

作者: 強.克拉庫爾 Jon Krakauer
譯者:宋碧雲,林曉欽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我說這本書很棒。
 
但如果這話就這麼說出口,沉重感也同時襲來,最真誠的感覺就像得到了無可比擬的經驗與智慧,卻是從犧牲了別人珍貴之物得來的。
 
 
書中第六章開頭引用一段文,來自A‧阿瓦瑞茲的《殘酷神祇:自殺研究》。
 
情況愈不可思議、登山者所受的考驗愈大,壓力解除後血液愈能甜蜜奔流。潛在的危險只會磨銳他的知覺和控制力。或許一切冒險運動的基本原理皆如是:你刻意下更多籌碼在努力和專注上,以便將腦中的瑣事排開。那是生活的縮影,但有一項差別:日常生活中錯誤通常可以補救,總能找出和解之道,冒險行動卻不一樣,無論歷時多短,都攸關生死。
 
當你講述一件真實發生的事,無論多努力做到公正無私與多方考證,內心最深處又或透過他人的眼看來,總是帶著那麼點立場,我相信也看得出作者在重建他所親身經歷的山難事件,已盡他所能,以事實為憑,平靜闡述。不過如我多喜愛此書,又多沉迷作者於書中所描述的山色與其令人惶恐不安的潛在恐怖,更別論當寫到悲劇發生時的那些種種多令我深深了解到登山運動的風險是如此膽戰心驚,而登山者們忍受環境與身體的不便以及死亡的威脅,也要登頂的渴望與決心,我透過文字去理解接受,但我仍有立場,即使我完全明白這些人放下所有拿命與山相搏的意志,我仍有指責與不認同的心態。
 
別說是否身為當中的一份子,當你完全明白發生了甚麼,清楚知道根本無所謂的對錯或善惡時,我們內心的立場與批判,還是永不止息。那麼又為什要說出來?我想,若一樁心事糾纏著你不至死方休,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那事拖到陽光下,再痛苦烈日終會帶走它的血肉,雖然骨架永遠不會消失,至少它不會再變成幽靈,無止盡地尖叫。
 
暫時將這悲慘放下,僅看作者筆下的這個故事,真是一個完全不同世界。
 
至少對我這非常偶爾才爬爬山坡路的村婦,此書所展現的一切,不僅是我觸及不到的,更是我不曾瞭解到的層面。
 
一九九六年,作者應雜誌之邀,針對聖母峰當時的商業化現象與爭議寫一篇報導,本是只需在基地營裡報導即可,但從小深埋心底的慾望卻跑出來鼓吹他的內心,於是他問雜誌社能否讓他親身登上峰頂,因此他後來加入了霍爾的遠征團,成為其中的一員。
 
如書中所寫,霍爾是個很有計畫且心思縝密的人,且有多次攻頂的經驗,他所經營的「冒險顧問」專門為那些經驗不足、無法靠己身之力登上危險山峰的登山者提供夢想成真的所有準備與計畫,領他們上山,確保他們登上渴求已久的夢幻之地。
 
「當響導時,你爬的不見得是你最想爬的險峰,而最大的挑戰是帶客戶上下山,那是另一種不同的滿足。但這種生涯比不斷追求贊助更持久。你若能提供好產品,客源是無限的。」
 
作者從人們發現聖母峰為第一高山開始,絲絲剝繭般地從人類開始產生登頂慾望,到無數人帶著成功意志爬上這座神秘高山的事蹟,最後單純的冒險運動、純粹的征服慾望終於演變成狂熱與經驗的進化,變成一門生意,高山響導。
 
僅是闡述經歷,從書中可看出對於這門行業的危險與內心,我得承認那很迷人,即使完全不懂也不曾接觸,也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即使各人目的不同,卻也都是拿著僅有的生命在搏鬥,但蛛絲馬跡之間依稀可見不是全部人真的完全明白決心登上聖母峰的他們早把命壓在這座大地之母的借條上了。
 
沒人有勇氣承認自己是以什麼為籌碼換來置身此處
 
從書中不會看見多風光明媚的山間風光,因為他們要攀登的不是一般的山,但作者寫得真的很好,寫登山者的心境、遠征團內部的運作以及其中人們與山的種種淵源、協助登山的當地雪巴人與這座山和這些登山客共生的生態,當然還有外圍環境的點點滴滴,我幾乎看見鬧哄哄的一大群人懷抱夢想地紮營在海拔幾千公尺上,冰的世界包圍著他們的畫面,開始行動之前,到這裡似乎還很美好。
 
隨著他們攀登的高度,一些不太美好的事物逐漸浮現,在空氣稀薄的高山之上,沒人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許多小事慢慢累積,但也無人能確定事情的樣貌就是如此。
 
站在他們的世界之中,夢想與意志清晰又強烈,可我本就是站在外面的人,他們的毅然或許是種傷痕,因為我會覺得不值得。但當你開始理解有時候活著會忘記自己還活著這個事實時,就能理解,找尋生命的意義的過程有時是非常危險,但是一旦獲得,那股甜蜜感可能永生難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登山 聖母峰 山難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