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國外書封  

作者:莎拉•羅茲 Sarah Lotz
譯者:劉泗翰
出版社:小異出版

 

用電影來形容,這是訪談式的紀錄片,鏡頭前的人們有各種姿態,在他們所相信的真相之中,觀看者慢慢地拼湊出全貌,卻發現這些人所講的事件,有種令人不安的破綻,或許只是我想太多,或許只是我太過希望這是個怪異的故事,當你聽著一個帶有不尋常的真實故事時,很奇怪,心裡好似會有一絲期待,希望這個故事能更有話題,的確,到了電影尾聲時,我的期盼成真,但當你注視著最後那一幕時,你的大腦終於明白看見了什麼,我會寧願這是個尋常的故事。
 
我不禁反覆想,鼓譟的人性,期待充滿煽動性的事件,為的是什麼?除了有目的的陰謀者,大眾在乎的似乎就只有話題,這種心態真是可怕,因為這樣的現象太過普遍,彷彿我們幾千年來,就是如此輪迴。
 
「妳有過那樣的感覺嗎?好像妳想去死?」
「有。」
「每個人都有。到後來,是恐懼讓人裹足不前。對於未知的恐懼,害怕我們會在下一個世界面對的事情。但是沒有理由要感到害怕。本來就是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什麼循環下去?」
「生與死啊。」
 
 
一個美國女人要去東京看在那兒教書的女兒,飛機卻墜毀在富士山腳下,臨死前她用手機錄下了一段話,那段內容除了與家人道別外,最後的一句,是留給她虔誠追隨的藍牧師,要牧師警告大家,那孩子不是......
 
全書以個人訪談、發表文章或對談紀錄的各種文字資料組合成,更簡單地說,這是一本書中書。一開始的故事緣起為讀者掀起序幕,接著為這個讀者還全然不知的事件進行闡述的,是一名美國記者,她收集資料並集結成書,名為《從墜機到陰謀》,而我們所看的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一篇又一篇全來自於訪談、公開文章、錄音檔、網路對談的擷取、調查資料...此書出版後的種種影響與後續發展,也是以書信的型態呈現,很特別,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像在閱讀,而是靠近這個事件的聆聽者。
 
這個事件的全貌,我簡略地說,在同一天裡,分別於亞洲、美洲、非洲、歐洲四個地方發生墜機事件,而其中三處都發生了有小孩生還的奇蹟,這三個小孩身上沒有任何重大傷害,事件過後不久全回到家人身邊,但那個美國婦人的留言卻讓這三個小孩的奇蹟變成了陰謀論和末日宣言。
 
作者以這種方式呈現這個故事很有趣,也是個很簡單且微妙的角度。
 
大眾總是聆聽者與傳播者,再對照現代社會的媒體工具,看著書中那些資料與受訪者所說的,我想到無論如何我們始終是活在主觀的視角裡,一瞬間腦海裡閃過很多電影小說,都在說著這種不健康的現象,人們自古就會說三道四,但現今更能躲在無人看見的安心地帶更加放心地說,因此真實性變得更可疑,卻無從審視,不得不承認「自由」有時也代表「無法控制」。
 
更陰險地說,有時「自由」則被利用來達成目的。
 
他們給出選擇權,卻又告訴所有人有一個最好的選擇,有時我們會忘記,一開始本就無須去做什麼選擇。
 
就結論來看,煽動人心去相信那三個孩子是什麼的人很可惡,但真正得利的卻是利用墜機事件所引發後續效應的得權者,他們將末日歸咎於上帝的降罪,沒人會去想那些得利者才是讓他們生活掀起巨浪的終結者,可是在當時絕大多數人不會發覺。最可悲之處,那些犯下罪惡的人卻是真心真意地相信自己所作所為全是出自最正確的選擇。他們被利用的,是一種偏執的善意,以及潛藏內心,待救的軟弱。
 
 
 
這本《三人》寫了一個輪迴,說著一則很可笑的故事,卻娓娓道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注定人性。
 
即使誰都知道現代社會就是個謠言滿天的世代,真真假假的故事裡不會有所謂的真相,要從中逃脫只能靠自己多思考,但一個小小的可疑種子,竟開出如此兇暴的巨大花朵,是任何驚愕回頭的人,都未曾想到的。
 
那些不尋常的事物之中,有害的到底是什麼?有人要我們相信其中必有邪惡,就必須有邪惡存在,我們永遠都不會怪自己,厄運必定是來自他方,縱使最後猜對了,但為惡的卻還是我們自己。
 
所以,最後誰被拯救了?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