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與我們同在  

作者:辻村深月
譯者:鄭曉蘭
出版社:時報出版

 

「島」在我的想像裡,有種在他處的奇異感,既像被海包圍又像被海隔離的存在。
 
身為島國的孩子,是什麼感覺?我並不時常想起這個問題,就像不會時常想起故鄉一樣,因為它就在那裡,不是嗎?
 
不過現在一想,不常想是因為很少看見海,有時便忘了腳下的土地是長在一塊島上。
每當吹大風時,門一開冷冽的風就如熟客喧鬧地灌入室內。從前我以為那是因為房子面北,所以冬天老是那麼冷,後來聽長輩用理所當然的口氣說:「那是因為我們這地方靠海啊。」

我家就在,看不見海,卻是海風可以到達的地方。
 
 
冴島是座火山島,島上的孩子國中畢業後,就必須出外求學,若想高中時仍住在家裡,只能選擇本島上那唯一的一所高中。朱里、衣花、阿新、源樹每天一同搭乘渡船通勤上學,小說以他們的視角,在他們高中這最後一年裡,娓娓道出冴島的故事。
 
島因為被海包圍著,所以更顯其孤立感,看了書裡提到的島外移民,那些因為自身問題而放棄在本島生活移居於冴島的人們,本以為那是個陌生的現代現象,失神了一會兒才發覺其實那一點也不陌生,不管是以縣市、鄉鎮、村里為分別的區域,都是一樣的。人總是會離開故鄉去追尋什麼,我們離開這個地方去了那個地方,他人也會從那個地方來到我們的故鄉,可能這世上的每個人都曾有成為外來移民的短暫機會。
 
書中分成四部,分別以時序微妙地延伸出一年的光陰,同時帶出不同時期的事態發展。開始便提到來到島上定居的移民,以欲積極發展島上的大矢村長的立場,能增加島上居民是好事,讓冴島變身為一個適合定居的地方更是好事,為了讓發展更活躍,村長透過介紹還請了一位區域活化設計師來到島上。這個職業真是頭一次聽說,了解後這職業簡單地說,就是協調者。
 
替一個區域設計用途之外,還必須讓它產生市場性,要讓這個區域活絡起來最需要的就是人之間的合作。
 
究竟離島應該發展觀光還是隨之自然,這答案本就在當地居民的手裡,那裡是他們世代守望的土地,身為旅人的短暫停留者就是尊重吧。在以高中生悠哉單純的目光之下,冴島的開發與外來移民跟當地人之間的摩擦,像是飄浮在空中的雲,實際存在卻又有些超現實,讓我想起自己的年少時光,那個年紀會被說成無憂除了還不夠成熟,也是因為大人們也無意讓孩子們介入吧。我也深刻地體會過當阿新他說著,被惡意當面攻擊時,只感到腿軟與不知所措,對那個看起來像大人其實心志還未接受過磨練的年紀,尚屬黑暗那方的事,雖黑得一團糟卻仍像幻想中的一朵雲,輕飄飄地毫無真實感。
 
這本書讓我感受療癒,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是透過高中生的心靈去看冴島,讓人反而能用不同的面向去思考那些討厭的事。
 
從外地特地請來一位為活化冴島的區域設計師,後來大矢村長表現出的不成熟,以及長輩們對孩子說的那些後悔過且經歷過的勸言,書中那股想要溫柔對待人的心意,在我的理解中,似是說:惡意的舉動之外,每個人也都背負著責任,或許本人的性格並不完美,甚至卑鄙、自私,但他們不會選擇「怨恨這個人」,因為那個人做了他們所不能做到的事,而這個地方也真是因為有他才有現在的樣貌,無論是否所有人都喜歡與否,人不能遺忘他人的付出,而要記住這些,好的、壞的,都是將來提供播種的土壤,衣花身為島上有特殊地位的家族繼承者,還年輕的她現在無法做到的,在將來便有可能播下更為美好的種子。
 
 
書中有句話,我覺得很有趣,「是個好孩子,卻是時下的孩子」。
 
時下的孩子有種生活能力不太好的感覺,當然不是說不能獨立生活的意思,現代人能自己生活多是因為也發明了很多便利的服務業與工具,如果沒有這些時代進步的輔助,大概很難靠自己好好活著。這不是句沉重的話,書裡講出這句話也沒這個用意,只是很貼切地說出了這個當世的感覺。
 
但是,時下的孩子,有他們能運用的作法,就像時間的河,永遠會往前流去。無論我多不常想起故鄉,可孕育我成長的土地,永遠對我有特別的意義,然而《島嶼我們同在》告訴我,故鄉並不只有一個,當你認同一個地方,與當地的文化風情、居民產生情感,將那塊土地納入心中,成為我們心中另一個特別的意義,那也是故鄉所在,連繫人與人的關係,是人、是物,是情。
 
只要真心真意,終有互相了解的一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療癒 故鄉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