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翅雀       the goldfinch S  

作者:唐娜‧塔特 Donna Tartt
譯者:劉曉樺
出版社:馬可孛羅

 

這幅畫很小,是所有展品中最小的一幅,也是最簡單的一幅:一隻黃色的小雀鳥,身後襯著一片蒼白的素色背景,纖細的腳踝上鎖著鐵鍊,棲息在一座座檯上。

 
即使已知〈金翅雀〉這幅畫是真實存在,讀完此書還是會想透過親手查得的資料來確認這項事實,其實那簡短的歷史紀錄早已在小說初始,主角席歐的母親便已親切地用一種喜愛的口吻介紹過了。
 
藝術的不朽,對普普大眾不見得是條通用的認知,但我的確相信人生帶領一個人到某條路口當下,內心的改變將扭轉看待事物的角度,在適切的時刻之中,凝視的默默無語之間,與世間的價值認定無關,好似一條開通的筆直道路,通往內心,突然間蟄伏於體內無以名狀的種種思緒,會以明確的形體出現,很神奇,那感覺就恍如看見了孰悉的命運,貼切地說,更像是映射出永遠如此的自己。
 
 
小說的開始從一名出現在阿姆斯特丹一家旅館房間內的人開始,那人不知年齡、外貌,只知他惶惶不安,恐懼又寒冷,從他吐出的關鍵字,恐怕在美國惹出了極麻煩的禍事,在病夢之中,他看見了將他的人生從此畫分開成兩個世界的母親,美麗卻不幸早逝的女人。
 
熱愛藝術的母親帶著在學校惹出麻煩的席歐準備出席他為何被學校退學的會談,計程車的氣味讓他們提早下車,而突來的雨讓他們走進了博物館,母親熱切地看著新展所展出的畫作,席歐則偶遇讓人難忘的紅髮女孩與令他印象深刻的老人,這個午後對席歐來說,或許有點麻煩(母親對於他極可能被退學的怒火),那個女孩也可能改變他今天的命運,可惜人總無法預測下一秒中所帶來的重大意義,爆炸毀了這座正展示著美妙畫作的博物館,也斬斷了席歐安穩的未來。
 
至少在席歐的認知裡,若有母親堅定的帶領下,他不會得到那樣咎由自取的人生。當他被一年前拋棄他們母子的父親帶去拉斯維加斯,我真心為這有教養的孩子的改變感到可惜,卻又不得不認同他的迷失。
 
這個故事很長,若用簡單的線條大致畫出主要劇情,可能只有一個男孩的失落人生,龐大的字數構成了此作的悠長,卻不顯漫長,就如外界對此作的讚美,作者精準地經營著每一個字句,因此閱讀的過程是如此流暢又充滿畫面。我在這兒指的畫面並非如電影那樣,而是內心的景色,作者用神奇又準確的形容將某種剎那、心境描繪出來,彷彿我親眼目睹當我內心感受陽光時的那樣感動與微然的憂愁。
 
就因為如此,席歐的孤兒人生並非獨樹一格,他所遇的人與事卻充滿了形形色色,全因作者對這故事美妙的每一步行進。
我從中進而聯想了某些意義。
 
失去親人的孩子被政府接手這事看似常態,在此書中卻顯出一種機械的冷漠;席歐寄宿朋友家的短暫歲月展示出上流世界的家庭樣貌,疏離卻透露某種安全;他與霍比的相識呈現出經手骨董傢俱的迷人舊時代氣息,一位正直溫厚的人顯出席歐身旁的空缺多令人感到孤寂;他與父親在拉斯維加斯的生活,我想到一部電影,人們活在如電腦繪製出的假想世界裡,只是在這裡卻真實得詭異,人類在沙漠中蓋城市,而沙塵也逐漸奪回領地,究竟這座困著兩名少年的荒島繼續編織人類造神的美夢,還是終須回歸沙漠的沉默。
 
拉斯維加斯這部分,我印象深刻,其他作品多是以光鮮亮麗的那一面看這瘋狂世界,從此作卻讓我看見沙漠的那一面荒涼,即使你知道這座人造世界不如想像中的無堅不摧,可其中所帶來的歷史刻印有著美國代表性的一面:夢想。如今透過席歐與朋友鮑里斯的雙眼,內心卻必須承認這也是座墮落之城,人們在其中沉淪,這個地方並不適合擁抱光明的美夢與理想。
 
席歐的失落基本上透露著孩子的希望與毀滅,家庭在此處以種種角色傾訴其重要性,流浪街頭的浪兒還是溫室裡的小花全無所謂,對一個孩子而言,安心永遠是最需要的首要,從他們的目光看出去的世界所代表的含意有種永恆的殘酷,寄望世界改變太過奢侈,可又能逃往哪裡?
 
 
很好看的一本書,或許家庭是不變的議題,但詩人轉化其樣貌的手法極其繁複多變,此書有種反映內在的詩意,但席歐的故事很通俗,沒有過於意識的暗語,唯有一個孤兒爬脫命運鎖鏈的過程,但在那光影描繪間,我也總是看見與我相會的一瞬間,或許命運在每個人的靈魂裡,多多少少有類似的重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文學 藝術 孤兒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