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艾爾.狄克 Joël Dicker
譯者:邱瑞鑾
出版社:愛米粒

 

馬庫斯,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該為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負責。

小時候,覺得人生是很虛無飄渺的說法,既然我沒有任何選擇便來到這世間,那又為何要負責生命這事兒?如今卻經常想起從前的某個時刻,想著如果那時換另一方式處理的話是不是又會不一樣了?這種回溯過往的時刻總不經意時跳出來,彷彿大腦不全屬於現在的我,閱讀《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就如同在體驗這不斷回想的過程。

人生無法重來,後悔卻縈繞於心,我想這大概是一種修復方式,現實很狹隘,心靈能無限寬闊、轉變。


還沒時間看《HQ事件的真相》,倒先迎來作者的新作《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

兩本書,同一個主角,卻不像習慣的偵探小說系列。
馬庫斯·勾德曼的作家身分,雖不清楚在《HQ事件的真相》中是個如何的形象,側聽下來似乎是個搗蛋鬼,作家大概是這世上最熱愛嘲諷作家這職業的人。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裡的作家馬庫斯,卻回到了最真實的原點,馬庫斯·勾德曼的童年,成長過程,他與伯父一家的美好回憶,勾德曼家族榮光與墜落,在馬庫斯悔恨的記憶裡彷彿昨日,從未遺忘。

說這是本回溯人生的文學小說,一點也不為過。

前言裡,馬庫斯談起他的堂弟即將入獄,在堂弟享有自由的最後一天,他與伍迪、希勒、亞歷山妲,感情最好的四人聚在一起,對不久後的悲劇毫無所覺,至少對馬庫斯而言,在悲劇發生前,一切都還有可能修正重來。

接著,隨著馬庫斯的回憶,回到了八零年代,他的青春所在。
時間交錯在悲劇八年後、以及遠在悲劇之前,他最美好的青春時期之間,事件的真相緩緩地從過去浮現,直至馬庫斯願意再次面對,終將得以看見全貌。

勾德曼家,有兩個兄弟,一個住在巴爾的摩,富裕愜意;另一個住在蒙克雷,平凡中庸。馬庫斯的祖父總是不吝於讚美巴爾的摩的勾德曼家,這使得馬庫斯更覺他家與伯父家的差異,也更將他推向如天堂般的巴爾的摩的勾德曼家,舒適的環境、美麗的伯母、使一切井然有序的傭人們、充滿自信的伯父,宛如世間美好家庭的模範般,讓馬庫斯恨不得永遠住在巴爾的摩,與他的堂弟們永遠在一塊。

然而事實上,無論他多勤勞地兩地奔波,他畢竟不住在那裏,他是蒙克雷勾德曼家的獨子。

我們總受更好事物吸引,愈年少那份吸引力愈強烈,有時甚至凌駕於理智上,渴望甚至拋棄了現實,違背了良心、愛,這就是青春的狂妄,馬庫斯在那時從未想過他缺席時發生了甚麼,他心所念,唯有若恆星般永不墜落的巴爾的摩勾德曼家,還有他愛上的那女孩,亞歷山妲。

馬庫斯與他所愛的勾德曼幫,也就是他的兩個堂弟,就如大多數的青春歲月,尖銳、矛盾,嘲笑欺凌煉成的磨難也煉成了愛,比友誼更深更沉,幾乎交纏成同一條命運,遺憾的,嫉妒與猜忌也隨之而生。從馬庫斯的角度,他的缺席他的戀愛注定了他不會一直待在兩個堂弟身旁,勾德曼幫的第三位隨著時間的移動換人,也造就伍迪與希勒的每一次的人生景色。

後悔總讓人不斷憶及那些種種,猜測著那第三個人在適切的時機將一時的錯誤拉回,有多好。可到頭來,也只能承認人生的確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讓自己成為甚麼樣的人。

 

這本書很值得慢慢讀,每讀到一段落時,會無法克制地回想如果當初這麼做了,是不是就能避免悲劇,隨著愈接近悲劇時刻,卻漸漸覺得或許很早以前就注定了某些事,家族間的命運也總在相似中輪迴,傲慢的自尊該死的讓誤會、偏執滋生,我們的人生竟都在相似中重疊。

作家這身分,在此,修復了一切,消失的人們重聚,愛再次凝聚。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