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草
出版社:皇冠

 

關於閱讀,我們大概都有一種時期—不知道作者是誰,不清楚書裡寫些甚麼。

這個時期,正巧看了張草的一本極短篇,書名、內容已記不得,只記得關於減肥的故事中的一個片段:主角見到從室友門縫流出來的詭異液體(或許這一段也記得不太正確),之後我將書硬塞給一位朋友,因為那時看完書覺得很害怕,就連書的封面也讓我不想放進書櫃,現在想來,我是讓書中的離奇給嚇到了,畢竟人生經歷太淺,看世界總還是規規矩矩的。

印象裡看過的短篇故事常陷入語焉不詳的景況,總覺得有些話是不是來不及說,留下的滋味其實黏呼呼的,讓人挺在意。相較短篇故事,極短篇,有種很乾脆的力道,不過我也僅看過張草的極短篇,換言之,我覺得他的故事就像空拍機,一開始飛到讀者面前,讀者跟著鏡頭轉身,幾分鐘的時間,背後的世界又是另一處,面對那結果,你還能說甚麼呢?


很薄的一本書,四十六個故事,或許也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看完。但時間太短,我總忘記剛剛看了什麼,老是會回頭再翻開看一次。

這時候我才發覺一件有趣的事,即使我想寫些甚麼故事內容來說說想法也不行,故事實在太短了,簡直是一開口就能從嘴裡看見謎底,大概只能說,這裡的每則故事全不如開頭那般,就如我們思考人生,哪來的順順當當的發展,在腦子裡想想完美沒問題,可是現實就像本就破了個洞的桶子,我們幽默點會覺得那很傻眼,還能怎麼樣呢?我覺得有些人很厲害能立即甩掉挫敗感,馬上重訂計畫,讓事情盡量回到軌道上。

張草的故事中,有少數幾篇結尾處讓人感到溫暖,即使你開頭時絕不會這麼想,如喜歡恐怖故事的我,老是想著:啊,不妙!也因為如此,極短篇中這不多的暖意似乎更貼近生活,嚴酷的冷漠時代,許多人已不敢天真地想他人會如何善待自己,生活或許慢慢地變成不帶警告色彩的恐怖故事,任何開始都可能讓人覺得不妙,善心的結果反而更有熱度,只因我們不敢期待。

而絕大多數的故事,毫無疑問,懸疑又詭異,可故事們從沒背離人類社會,不如說形成離奇的要素,是心。

作者用角度來轉換故事的起跌,我們看事實的角度,臆測的角度,虛構的角度,他人、自已的角度,事情總有許多面向,事實可以寫成一篇故事,但從人的身上卻會發現再真實的事實也能落入羅生門。


四十六篇故事,帶著科幻氣味的〈本能〉,有都市傳說迷幻感的〈水管〉,殘酷的〈草地〉,絕妙報復卻可悲不已的〈搬家〉,末日預感的〈失業〉,讓人憶起溫暖記憶的〈氣味〉,不必恐懼死亡的〈再見〉...我最喜歡〈開門〉,「開門」有種隱喻的意味,無論是從屋子向外望的角度或從屋外看向室內的角度,門是種開關,裡與外的未知,藏著各種可能,這些如同反映人生片段的極短篇,永遠寫不完,其中的離奇也消散不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驚悚 恐怖 極短篇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