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女孩

作者: 萊利.塞傑  Riley Sager
譯者: 劉泗瀚
出版社:皇冠

 

書裡,警方毫不掩飾他們的疑惑:為什麼他們都死了,而妳卻活著?

倖存者,給我大多的印象來自天災人禍,謀殺就像是很遠的一個光點,看得見也能裝作無視,他人的不幸如不甚熟悉的事物,陌生得難以察覺。活下來的人的臉,我所想到的全是影劇畫面,小說的始點從女孩逃出生天那一刻起,不斷地問:活下來就能從此過著幸福無慮的生活嗎?

極度驚恐過後的平靜,或許才是最恐怖的,就現實面來講,我的感覺是如此。
但《最後的女孩》就如電影,在每個活下的希望裡想找到的,是勇氣,為自己活了下來,值得高興的勇氣。


事件過後,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能繼續往前的動力。葵希想起父親教她烘焙的快樂,開始蛋糕烘焙的網路事業,也交了男友,她知道生活終於步上軌道,可是並非所有的東西都能修復,她依舊吃藥,藏著小秘密,也仍舊想不起那件事發生大多經過,她仍會不時想起另一個發生在更早時的另一名倖存女孩麗莎,想起麗莎樂於助人的勇氣,永不放棄幫助她的善意,現在,人們卻說麗莎自殺死亡。

這樣的時刻,在她們兩之間,另一個消失已久的倖存者莎曼珊‧鮑伊德突然來訪,媒體聞風而至,這些最後的女孩過著如何的生活始終是有趣的對比,比對平凡的人生,她們有其獨特,然而一個死亡,一個消失卻又出現,媒體好奇的關注與讀者的心境大概是相似的,究竟在真相未明之間發生了甚麼?往後又會如何發展?

莎曼珊忽而來訪,無論有意無意,她揭開隱於正常之下的黑暗,為了回歸正常拼命壓下的陰暗面,看不清莎曼珊究竟是惡意或是好意,她的行為似乎才是這部小說的重點,偽裝正常其實一點也不正常,處於恐怒、震驚、非常恐懼之下,人究竟會做出甚麼事,無法判別,若長期除於非正常的高壓底下,那可預期的可怕大概可想而知,而滿足這些人怪異私慾之下的犧牲者,如洋娃娃,不能盡情地展現憤怒、失常,因為人們會同情他們如此失態進而判定他們如何的不正常,那感覺彷彿從沒逃出來,困在一個不停循環的輪迴中,靈魂尖叫,直至世界毀滅,現實裡,只剩下一聲嘆息。

葵希失去記憶像是失去活著的真實感,她給人沉溺在正常生活的樣子,她或許殘酷地想著他人的冷酷,不把她的生存視為應當。結局很電影式,成長是殘酷的,卻是真正重生的開始。

 

對一個喜歡看驚悚恐怖電影的人,我不能說沒有出人意表的發展,只是對我而言口味稍淡,或許因為喜歡恐怖故事,更偏好可能更詭異的兇手動機,但看了那麼多電影,早該知道很難得出甚麼驚奇的結論。更何況無論是甚麼,人心中都有一塊幽暗不明、無以名狀的禁地,不讀到最後,怎麼會知道爆發最深層黑暗的人是誰,理由可能都是事後之事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驚悚小說 倖存者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