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千萬別想起

作者:詹姆斯.漢金斯 James Hankins
譯者:廖素珊
出版社:奇幻基地 

 

她有那麼剎那暗忖,讓過去靜靜留在過去,不要打擾,讓它安息吧,這樣對她是否較為妥當。但,現在,為時已晚。

總以為夠瞭解某人,卻老在關鍵時才醒悟從沒自以為的了解某人,其實我們,可能也不怎麼瞭解自己。探索內在的眾多面向是件細膩、需要耐性的事,最難達成的主因卻是少有人認為該認識自己。

這本小說我認為格局不大,但作為驚悚推理所推砌的各種要素有足夠的娛樂,峰迴路轉的情節也夠緊湊,動機與轉折同樣有足夠服人的事由,只是若要讓人印象深刻,這類小說的黑暗因素要有一定的深度,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很多事只看表面的確能充分聯想,只是這樣的聯想就像知道事態發展會有多糟糕但我們可以避免過度聯想來自我保護,有趣的是我這麼想的時後才發現這論點能完全套用在主角身上,但有些罪惡必須被掘得夠深,足以清楚看見那些令人不忍直視的實情,點到為止有時顯得太過雲淡風輕,書中的這位女姓主角或許不想變成一個麻木過活的人,我挺喜歡她的直接面對,即使她根本不知道在追尋甚麼?真相又是甚麼?她知道她必須就眼前所見的事給出交代。

一名女子在失蹤了七個月後回到家,卻只記得離家前的記憶。對她的丈夫而言,那七個月就如被抽掉的檔案,是一段被強制空白的缺口,對女子而言,毫無記憶的意義代表無從所覺。只是她身上的血及帶回來的東西,強調一種詭譎,不能粉飾太平,便只能面對,失去的時間怎麼了?

一路追尋至往日的一齣舊案件,主角的惡夢與過去某段時期的經歷緊緊相依,她好像做了一個夢,追著她不放的惡夢不知怎地跑進了她的現實,她的反應就如再次墬入夢中,她希望安穩快樂地過日子,但這個她無法處理惡夢中的怪物,她的行為並非人格分裂,是一種精神創傷的保護機制,只是我認為人的精神層面還不到全面解密的程度,太多未知,就同遭遇危機時,我們不會知道自己會如何反應,更不知道會如何反擊,那個做出截然不同行為的自己,可能本來就是自我的一部份,只是平淡枯燥的日子裡不愛出頭。

發生命案,使得一切變得複雜,然而追根究底至最後,造成主角失憶及她後來的種種不明的行為,全來自她的創傷來源。並非作者寫得不好,只是延續邪惡的方式總是一件又一件的家庭悲劇,很合理但我早有心理準備。有些孩子會盡其所有氣力脫離原生家庭的惡,有些孩子或許因為愛而接受,甚至承襲那些罪行,無論逃離、承受,影響如影隨行,人如何看待內心黑暗的深淵,在書中或許提出了一些態度,可是想來造成最初傷害的那個人,卻是如此模糊,我只能以為面對無藥可救、毫無憐憫的惡性,也只能毫無畏懼地敵視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驚悚小說 失憶 精神創傷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