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瑞.李鐸 A. G. Riddle
譯者:陳岳辰
出版社:奇幻基地

 

生命充滿不確定,我們能掌控的,追根究柢就只有思想。



序言裡,作者說到因為有感於公衛人員所付出的心力與犧牲而創作這個故事,這些幕後英雄當然是這次的主角,但一個地方爆發傳染,所牽涉的絕不僅僅是介入控制的公衛組織,那是牽涉到一個以上的國家事件,當地居民的生活情況如一個國家的縮影,所有人的過去與將來都可能是決定當下的契機,而且討人厭的官僚作風永遠不會缺席。

整本書看下來,絕對能深感當致命的傳染病不可收拾地爆發,即使戰到最後一刻的公衛人員也只是一個小小存在,這不是指針對治療的努力是無用的,而是當情況無法控制時,國家變成龐大的機器怪物,在曠野上與他人廝殺。到此,所有生命中應知或可知的,全不再有確定性,我們的的確確只剩腦中的思想可以領引我們該如何邁出下一步。


一名男子在飯店房間裡醒來,除了眼前有具屍體,他不記得任何事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但這時他只來得及破解身邊僅有的幾條線索之一,打電話警告另一名女子可能有危險,門外即傳來急迫的敲門聲,宣示著他們是警察。

男子打電話警告的那名女子,珮彤.蕭是世界衛生組織的 一員,負責教導新進人員也負責第一線的指揮。

兩名美國青年在肯亞的曼德拉發病,疑似有傳染危險,當地醫師發出通知,接到通知的珮彤立刻做好準備與同伴會合,挑選組員。到了曼德拉著手調查病源,第一首要就是查出來源、控制。

珮彤與神祕男子,兩條故事線,以完全的未知帶領讀者進入我們鮮少認識的防疫工作。基於事實基礎寫的這部作品,我認為除了因應劇情所需而編造的人為陰謀,絕大部分都是真實事實,或者是世衛人員會遭遇的困難與危機,以及在對付疫病這個敵人的所有假設情況,更糟的就是如果人類失敗了,將要付出的可怕代價。即使在現今尚未成為事實,卻是永遠都存在的危機,在這裡,或許是值得慶幸,人還能修補自己的貪婪、扭曲,尚可理解即使有不滿也總有其他路可試。但失衡的病毒、細菌夾帶著古老的悠久回到世界,無理可講,無法能管。

戴斯蒙與珮彤相會後,他的往日時光逐漸明朗,通常小說裡有這樣的橋段,當然都是為了挖掘過往來解釋現在的種種,但在面對短短幾日,感染人數已接近全球人數,死亡也悄悄地攀升,恐懼前面,更迫切地體會到一個有十足引響力的人的過往有多重要,是甚麼造就了他走到今日這情況,又是甚麼關鍵促使他做了這樣的決定。首部曲就停在戴斯蒙終於理解為何他背負著解開這困境的關鍵,但那究竟是甚麼,就只能等待了。

藉由珮彤,可以看見我們習以為常的衛生習慣與環境,在書中的主角曼德拉,卻是一個正要起步的地方,這樣的地方在世界上不僅僅肯亞,沒有足夠的衛生環境與習慣杜絕病疫的傳染,不單單是一個肯亞的消失,肯亞周邊國家,逐漸擴散,無形的傳帶可以到任何地方,疾病傳染沒有在一個範圍內遏制,接下來就是大面積的區域,終至全世界,排除任何地區的人參與這場永久的防疫戰是種錯誤,但在官僚意識與政治正確面前,尚未發生的恐怖就只是電影小說,這也是種人為陰謀,像慢性病般的,用服藥控制著。

戴斯蒙賦予這本以傳染疾病為題的驚悚科幻小說另一種面向,人性的柔軟,這不單單指善意、包容等代表溫暖的那一面,也有缺陷的一面。心理醫生告訴戴斯蒙他從失去雙親的那場火災之後就沒有痊癒過,等著他的生活卻是一場又一場的生存挑戰,他沒有時間也沒有學習療癒的機會就長大了,或許作者功力太強,或許是處在這樣的情況中,戴斯蒙的人生特別讓我有所感觸,我不想如果當他五歲失去父母只能到不會照顧孩子的伯父家住時是讓能真正疼愛他的人照顧的話這類的,生命有太多不確定了,過去的改變不見得就一帆風順,而是努力長大後遇到能真正相守一生的伴侶時的戴斯蒙,要如何去學到愛,要如何與過去的自己共處,要如何接受勢必不同於他人的他將會成為某人的丈夫、父親,然而就是這樣有缺陷的人,才促使戴斯蒙走上追求能肯定自身價值的事物,一個不會再有像他這樣長大的孩子的世界。

信念,能解釋為何有人願意去追求危機四伏卻是為他人犧牲的人生。我們都必須相信一路走來所付出的一切成就我個人的所有價值,這股相信自己的念頭,才有我的存在意義。



通常人類與細菌、病毒會在體內、體外和自然界間達成平衡,但偶爾戰火重燃,沉眠許久的古老病原重返人世,經歷新突變後,成為流行病或大瘟疫。這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永恆戰爭。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