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約翰.葛林 John Green
譯者:黃涓芳
出版社:尖端

 

萬豪頓對海瑟說:
「妳是這整個不在乎個別生命的進化過程中的副作用。妳是突變的失敗例子。」
 
這是個很有趣的觀點,也極可能是事實。
 
這幾年我看世界的目光變得複雜,很多事像爆彈一樣,瞬間驚嚇,之後不知該平復還是淡忘。
 
有人吃食健康、時常運動,醫生常說的正常生活,都做了,卻還是在壯年時得癌症,人說七十開始前便過往了;有人還是孩子,十歲以下,十八歲前,如本書的主角正是十六、七歲的孩子,生理機能最活潑的時期卻在跟病魔打戰,世界的毒害還來不及浸泡他們的身體,缺陷的副作用便開始了。
 
人類在進步,環境卻崩壞了,無害的事物漸漸被有害的廢棄物取代。

或許生病是一種巧合,一種聚合所有人無心的巧合。為了驅蟲灑了農藥,為了製造商品排出了污水,為了吸煙吐出了二手煙,為了載運噴放了大量碳氣,為了土地砍伐了樹林,為了種種需求釋出了不要的垃圾,排斥的不適應融化成隱形的精神傷害,人或物都是,為了共同的幸福,無形中我們都無心地插了一手。

這個世界,在所有人眼前無限擴展,但最終會忘了我們每一個人。

我不得不真心認同萬豪頓說的,尾隨美好之後的那種種缺憾,或許真是演化的副作用。
 
 
 
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很靈巧。
不知我怎麼會蹦出"靈巧"這兩個字。就是有種心情,像在說那是一種輕盈的靈魂在跳躍的感覺。

本書以十六的海瑟與十七的奧古斯都,與他們的父母及親友為角色,故事則是說當他們面對情況不一的癌症,他們該何去何從?
總覺得作者似乎試圖在書中找一個答案,一個為何人類必須面對這樣悲劇的理由。

作者在書裡編造了一種新藥,而海瑟則是使用這種新藥的特殊例子,比如說:她還活著。
奧古斯都的病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能治癒,但在這之前他已經先失去他的一隻腳。
他們的共同朋友以撒則是罕見的眼癌,只能移除病根的來源,眼睛。
 
書裡沒有對抗病魔的奮鬥過程,也沒有真善至上的感言,更沒有無數的加油,讚美,我無意影射什麼,只是這樣,真讓我鬆了口氣。
聽到別人對我說加油、要勇敢之類的話,心裡雖萬分明白那只是很單純的善意,心卻會感到沮喪,彷彿被期盼了什麼,又彷彿讓人落空了什麼。只是想,安靜地做好一件事,給我一個微笑就好,像是要告訴我,每天都會這樣平安順利的。
 
海瑟很喜歡彼得‧萬豪頓所寫的《莊嚴的痛苦》,這本書所寫的內容是一位叫安娜的女孩的故事,安娜同樣也得了某種重病。作者與書的內容當然也是虛杜的。
奧古斯都問她最喜歡哪本書,海瑟本想在心中獨自保留對這本書的喜愛,但她還是告訴了他。
後來,奧古斯都和海瑟討論起書末像是突然中斷的結局,海瑟告訴他,她曾寫過多封信拜託作者能否告訴她其他人後來的發展,卻始終石沉大海,沒想到也做了同樣的事的奧古斯都竟收到了回信。
萬豪頓在信中告訴他們,他無法在信裡或電話裡告訴他們後來發生了什麼,只能當面告訴他們,於是透過一個給予每個癌症病童實現一個願望的機構,他們飛去了阿姆斯特丹。
 
我很喜歡他們在阿姆斯特丹去吃晚餐約會的那一段,說句感傷的話,那畫面就像末日前的甜美氣息。喝著以星星為名的香檳,兩個年輕生命,他們的未來擺盪不安,但他們感受到喜悅新奇,運河上的景色與街道上的人們,河旁的榆樹綻放出無數種子,宛如失去色彩的迷你玫瑰花瓣,生命就是現在。
 
但世界不是為了製造願望的場所,他們早就明白,不會事事都如意的。
 
書裡滿是彷彿看透生死的逗趣對談,卻沒由地感到哀傷,他們不得不看透,其實他們不想這麼做,奧古斯都不想他的生命毫無價值,既要死也想成就一點小事也好,他希望人們記得他曾做了什麼,海瑟一點也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她相信世上的一切最後都會被遺忘,若這是事實,又何必在乎被人遺忘。
 
但這都只是他們對自己未來的死亡在找尋理由。有人在瞬間死亡甚至來不及去想最後的願望,有人則是被死亡給了期限,在步步靠近終點的過程裡,想著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這些最後都會徒然,如萬豪頓惡毒的批評,跟所有生病的孩子一樣,說不需要憐憫,但他們的生存就是依靠憐憫。
 
沒有人可以幫奧古斯都成就什麼,有些無限比其他無限更大,他在某人心裡會無限,甚至超過宇宙的無限。
因為愛。
 
 
為何覺得靈巧?
 
大概是因為作者寫下這些孩子,用他們帶著歡樂與諷刺的早熟字語讓我們進去他們的世界,看他們為了無法控制的生命,不能期待的未來,努力保有自尊,去愛,保持聰慧。
 
你不能選擇在這世上是否受到傷害,不過你可以選擇誰傷害你。
 
愛我們所選擇的傷痕,不要因為我們如此不同,就放棄去愛、去擁抱,即使我們看不透時間的奧妙,做什麼可能都會突然中止,別害怕親吻心中的那塊柔軟,當這一切過去後,當某人離開後,會痛苦傷心,但那是我們的共有,他們的影子會像傷痕的印記一樣,留在那兒,不要去遺忘,也不要在意。
 
不要怕心痛就喪失情感。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也是用另一種方式在說加油,但我總是害怕那種直接對著我說,就像直望著我的眼展現力量,我害怕辜負這樣的誠懇。
 
這很任性,我當然明白,這感覺就像海瑟他們常說的癌症津貼。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拿的。
故事裡的人,有被病折磨的孩子,有只能守著孩子的父母,有已經失去孩子的大人,他們都在準備或已經受到受傷。
 
但這本書的溫柔就在於,它勸人放下的說詞,很動人很簡單,
 
喜歡你的選擇。
 
 
這個當下,我開始覺得這本書很美,很溫柔的那種美,像粉色的羽毛在輕飄。
 
 
 
 
 
獻上張懸的喜歡。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癌症 孩子 生死哲理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