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R6518-1   

作者:亞當.奈韋爾 Adam Nevill
譯者:謝佳真
出版社:臉譜

 

抽象地解釋,《16號公寓》給我的感覺,像看一幅畫,
而「絕望」,正是畫的主題。


畫家的身份,是以藝術為分野嗎?

我不是這個領域中人,只是個喜歡看畫的。插畫、漫畫、塗鴉....以線條或色彩,繽紛地連綴成面與面,僅是嘲笑的表象又或深沉的寓意,無一不活色生香,若說這些都算不上是藝術,可能也沒錯,那比較像是思想,將創意想法放諸圖像之中,讓人駐足許久僅是靜視的那幅畫,透露著生命、情感,彷彿時光未曾走遠,過去仍在流動,那人的心情也還在眼神、雙眸中央。

只是,曼妙的胴體、優美的景色,宗教、戰爭、生活的寫景記錄,似乎留住了什麼,美麗而富有生命力。
印象、超現實的到來,卻挖剖了表面下的裡物,真實、人心。

我從不懷疑,畫,有某種力量。

《16號公寓》利用圖像製造黑暗的甬道,讓虛無在畫框中那片漆黑無光之間行走,隱洩而出的氣流透露著憎恨、扭曲。

就因為這原因,我對故事背景所處的倫敦,莫名的感到厭惡,
彷彿那裡是這世上最墮落無救的荒蕪之地。

 

巴靈頓大樓是座歷史悠長的建物,也是象徵富貴多金之地,整部小說所發生的事幾乎離不開這座大樓,因為所有的人都無法離開它太遠太久。

小說以在大樓值夜班的賽斯,與繼承大樓公寓而遠從美國來處理這份遺產的艾普麗爾,兩人兩條線,以終會交會的角形行進,逐而深入藏在16號公寓裡的秘密。

賽斯拋棄一切,來到倫敦尋找創作的安樂地,他是個畫家。
卻沉淪於一成不變的生活,選擇夜班工作也是因為無法面對人群,他只想孤獨疏離。如此安靜,他曾以為這是創作的最佳選擇,當鏡中反映出一張憔悴、蒼白的臉,他才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條以終結為結束的路。

依風水、靈學的說法,人若一直處在髒亂、陰暗的環境下,很容易與鬼魅之物相遇,或被控制。
神鬼說,信與不信全看人,但這話其實很有道理。
明亮清爽的地方,任誰都會精神一振,但骯髒灰暗的四周只會讓人想縮在一角,隨時間的波浪逐流,若是放棄人生,卑微地過完,不過是淒慘的一生。
可帶著志願、夢想窩在這樣的環境中,發瘋是遲早的。
掙脫不開,無法破除的逆境,痛苦失意,更加深周遭的晦暗,憤怒、自卑、渴望、無能....負面的情緒會招惹什麼,總是很難預料。

艾普麗爾像一道微光,稍稍掀起籠罩住大樓的厚重黑幕,為意欲一探究竟的人指出一條幽窄的小路。

原本她只需處理屋內物品、請房地產仲介來估售,然後悠閒的度過幾天假期,便可預期或帶著對家計非常有幫助的一筆錢回到美國,與母親團聚。
但看著宛如停留在四零年代裡的破舊公寓,微量的生活痕跡,她不得不去想一個孤獨的老人在這裡,是過著甚麼樣的日子?

姨婆的日記讓她驚愕、好奇,和疑問。這棟大樓究竟是怎麼回事?竟讓莉莉安姨婆將她大好的歲月、青春,全埋葬在此!

如果艾普麗爾個性冷漠,對一個不曾見面認識的親戚毫無感覺,或許就不會遇到後來的那些事。而揭密的苦差事必定就要落在倒楣的賽斯身上了,可他是個意志不堅的人,無論如何,他無法堅決地為自己作出好的選擇,那些積藏在心底的暗影是怎麼也不會放過他。

 

吊懸的、帶著歷史灰塵的、不得志的....這些就像一個走過歷史大浪的老人滔滔不絕地痛罵那些對不起他的人。

對我來說,《16號公寓》是絕對惡意的。故事原有的懸疑、駭人,全被令人厭惡的超現實畫面沖淡,我感覺到一個男人,對這世間充滿惡念,彷彿全部人都該陪他沉淪於地獄之下。

這些惡意者對世間的控訴,不全然是毀謗。
只在意虛表的人們,內裡卻可憎如怪獸。非人非物,是書中最常形容的畫像。
他們經歷的苦痛全證明正義不曾存在。

當你質疑那些邪惡為何要來世間喧擾,捫心自問,我們的心光彩嗎?拼命隱藏黑暗的那一面,擺出虛偽的嘴臉在大眾目光下遊走,假裝自己是個光明正向的人,遺棄藏在暗河下的勾當與歹念,身與靈像兩具個體,我們都是雙面人,真實是秘密,虛假才是記憶中該有的印象。

人心幽暗,常是無窮無盡,慘淡無光。


他已經學會看穿表相,向下看,直到看見魔鬼居住之處。地獄是一個活生生的地方,就存在於每個暫時冒充人類的每一具血肉皮囊之內。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