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斯汀.柯羅寧
譯者:李靜宜
出版社:奇幻基地

 

突發的病疫,人們倉皇逃離,過去的一切以記憶與殘骸留下蹤影,這是隨著彼得、艾莉希亞他們離開殖民地,所見所感。

在以「零年」重新計算的年代,神與宗教失去依靠的意義,飄遠消逝。沒有作戰能力的人活過一天是一天,有戰鬥意願的人提著命走過一塊又一塊的荒涼之地,尋找生機與復仇。
從第一部,就能感受被神遺棄的濃烈絕望,看了第二部一篇章寫了病毒爆發那一年的部分情形,這股感覺就更強烈,雖然希望從未遠離,但覺要在這一刻活下去,要很有勇氣。或是失去恐懼。

在第一部裡,彼得等人最後遇上德州的國民軍隊,當中有位長官離開部隊與他們上路回去查看殖民地,後來在第二部裡得知他被以擅離職守軍法判了六年。在牢裡,虛無的日子曾讓他數度尋死,死不成的他只有內尋心靈的力量以渡難關,在內在的平靜的中他領悟一種類似宗教的信仰。他對彼得說過一段話:

對你來說,獵殺十二魔並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有任何人在乎嗎?我們值得拯救嗎?如果有上帝的存在,上帝希望從我們身上得到什麼?明明所有的證據都指向相反的方向,卻還肯提出這個問題,這才是最大的信念。信念不僅僅是對上帝的信仰,而是對我們每一個人的信心。

初看到這一段時,我不是很懂,就像艾美與那十二魔、零號之間的那種彷彿存在於空間之外的聯繫,似乎只存在於意識之中,死亡不像是終點,他們的存在、過去、記憶、心中所殘存的、希望夢想....讓他們好似可以永遠存在某個空間裡,我得承認這很玄,但不是毫無意義的虛幻,書中並無宗教的色彩,但這有點像「旨意」,對的時刻到了必然會有答案的感覺。

回想第二部的那些內容,那句「正確的位置」,似乎就正因為處在這樣的末日,我才想明白。

我們可以放棄人生,就只是盡量活著,但我們還是有權力提出反問,為何要放棄?相信去做會有所改變,改變只是活著這個事實不是全部的這件事,即使它吃力不討好又虛無縹緲,而這就是信仰。

無關神力、奇蹟,只是相信自己,僅是努力讓自己待在正確的位置上,第二部裡我看到許多人都只是在做著這樣的事,「是否正確」不是簡單的事,那是道試驗門,過了就會成為一生的信念。



在第一部裡,孤獨感總是迎面而來,世界好像只剩下彼得、艾美他們幾個人還在與這個凶狠又令人悲憐的世界作戰,但是這份寂寞卻讓他們的感情更緊密。
可進入第二部時,彼得幾個人已四散各處,處於不同環境與身份,他們被一個更大的體系救回,但再也不是只是單純面對凶惡的病鬼,他們還要面對的是,人。

當初他們在殖民地時,並不算真正深刻體認人群失序會有多可怕,來到德州這個大城市,立刻可以感覺到遵守規則是多麼重要的事。同時也可以體會,制度會讓事態平穩安全,同樣也會讓改變滯礙難行。

很諷刺的,當初造成這一切的是軍方,百年後,存在於軍體系的那種僵化依舊存在,但無可厚非的,遵守指令的服從訓練總有這種候遺症,而服從也對管理極有效果,只是人都該有思考是否身處正確位置的空間,尤其是在這種隨時會全滅的時代。

作者筆下的世界雖被病鬼橫行霸占,可是四季依舊,山水也依舊,萬物都仍持續著日常,星塵日月每日隱現升落。
這些自然天象稍有變化,就可能會害一些人喪命,甚至更嚴重的事態發生,就算德州是個大地方,在我看來也和彼得長大的那個小殖民地一樣,每個人都得被關在圍牆內步步為營地生活。

再去看看他們的人生,在他們生命中進出的記憶與痛恨,這部小說帶我的,有災厄的驚悚,及對人的價值、生存之意的動人之情。



第二部的副標題是十二魔,就試讀部分他們的存在是種標的,在這一百年間生存下來的某些人反而讓人感到諷刺,很難不這麼想:要毀滅世界,一個貪惡之人就夠了。

為了最終目的,昔日的夥伴再度相聚,他們做了對他們來說都極重要也必須的決定。

這部分有些慘烈,看似旅程離終點又更近了些,但總覺得不只如此,從第一部開始就不斷出現的謎團,或許不重要,但隨著書中情節越深入,就越想得知越多事,終點會如何反而不是那麼在乎了,這大概要歸功於作者在每個人背後用心經營的每一段人生的文學魅力。

剛開始我覺得那些只是美麗的詞藻,如今,我能進入他們的心,透過他們的眼看繁星,感受夜風,恐懼又自由。

書中的末世,書外的我們,或許都是一樣的。

我們要面對的未來或下一刻,其實都帶著那麼點不明驚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末日 病毒 續集 文學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