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S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林美琪
出版社:瑞昇

 

正巧聽到一首歌,女歌手唱著:鬼知道你的心裡想誰...

 這句或許很適合這本書未說出的最後一句話,「無論是誰,心裡都有個鬼」。
 
 
以一句短短的話來談述這本小說想要表達的內心,大概可以日本刑法的第三十九條中的「心神喪失者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此條文是否合理來結述。
 
角色的塑造過於平面,我不知道這要說是重大缺陷,還是一種冷酷。讀完全書,我感受到,每個出場人物與其說是某種身分,倒比較像是一種辯論用的立場,因為感覺不到他們的個性,他們像是背著必要身分的玩偶,在這本談論精神障礙者罪行的書中,彷彿在說:沒有判斷誰是正常、誰不正常的可靠方法,每個人都有瘋狂的因子,何時發狂?只有心裡那個鬼才知道。
 
年紀夠大,會慢慢了解很多反應並非表面看到的那樣,人會隱藏情緒、用言語欺騙實情,看似平靜的外象底下可能經歷很多次的光與暗的衝擊,主角古手川說過,人都有瘋狂的部分,但會努力壓抑。多數人都是這樣過日子,那些幽暗不明的人性,寫成小說,有時驚悚有時韻味十足,但這個青蛙男的故事裡沒有,絕大原因我將之歸於作者的野心。
 
透過令人不解的連續殺人案,已經很露骨地擺出古怪又充滿獵奇意味的不尋常感,進而推理兇手的心理狀況可能不正常,一般這類小說會列出各種可疑的情況而分線進行,不過此書幾乎是只有一條主線,因此在那些缺少了個性的對談之間,有許多精神性問題的攻防,不過也就是如此能了解到作者如何利用承受心理陰影的受害者,與其加害者,及治療者,這三種身分來製造多層圈套,或許從另一面看,人是既輝煌又陰暗無比的生物,可以是受害者也能是加害者,也能是治療者也是受害者,當然也可以是加害者也是治療者。
 
在看不透的精神世界裡,如書中冷酷地指出,人們只想知道安全的答案,不想探討更深入的問題,沒人想知道正常與不正常的差別,我與他人的分別在這恐怖的浪口,僅需要知道遠離誰便可,但這層防護網卻被媒體戳破了,恐懼的群眾很自然地開始盲目尋找發洩口,兇手究竟是誰?
 
若欲爭論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的適用性,犯行者的行為探討是必要的深入的部分,可讀到最後,我想這條刑法可能只是個引子,發瘋似地想找到兇手而犯下暴行的群眾正常嗎?利用他人心智來犯罪的人正常嗎?精神障礙者的判斷能力完全失能嗎?各種保障人權的作法,全出於一種保護,雖然其中的方式存在很多爭議。
 
被殺害的受害者呢?雖無殺害行為卻摧毀了一個人的心智的加害者呢?鑽律法漏洞而使有心人用來打擊其公平性的行為呢?談論罪行,太多人的罪不亞於那些窮凶惡極的人,但他們之中卻很多是受法條保護的人,世界上永遠都不會有完美的律令,一如人的際遇從來都不公平,或許就是如此,作者在最後,輕輕落下了「報應」。
 
 
現在回想,最後的結局,還真是挺幽默的。
 
人經常會小看單純的力量,很多時候可能還會扭曲其為天真愚昧,因為我們必須長大,既是成人了就必須瞭解這世界的運行法則,如書中的心理學者所說,每個人即使成年也都還有某程度的長不大,只是我們不能再執拗地想要某個玩具,只因那樣太可怕了,幼年時的執拗,如果放在不適當的事物上,那真是會帶來如冰凍的湖面那般的靜止驚駭。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