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機一動的機率  

作者:石川智健
譯者:張鈞堯
出版社:尖端

 

曾在某篇文章上讀到,指出將來是資訊的時代,將會非常需要資訊分析這樣的能力。

我對那些太複雜的很容易產生腦袋打結的狀態,比如彷彿迷宮文字的法律條文。經濟對於我,當然更不輕鬆,一但進入各種理論的迷霧,我想我還是安靜地待在原地,不要試圖自行脫困比較安全,但通俗地想這門學問,我還是懂得一些模式,資料的走向會決定這些經濟理論的導向,從人性的角度解讀,經濟的運用就像冷酷的法官,只講證據,如果這項資料正確的話,那麼結果就是如此。
 
就算把情感因素排除,冷硬地鑽研假設完美狀態下收集到的全面性資訊,我想還是無法很肯定說這世上有絕對的答案,就像人有缺陷,萬事都有一定的誤差,不過在此書中看到的經濟學並不如我想的那樣死硬,它所提供的是思考的切入點。
 
這本小說的切入點即是行為經濟學,從案件的資訊之中,推測出何者的利益最大,從行為中去確定何種做法最符合此人追求的風險利潤。從我的角度看,把刑事案件當成經濟模式來思考,有種太過冷血的不舒服感,或許就是因為如此作者安排了一位性格軟弱的女刑警與這位經濟探員搭檔。
 
 
就像電視劇裡會出現的台詞,「把犯人繩之以法才對得起死者 」這樣的心理不能說不存在於麻耶的心中,麻耶跟隨著父親的期望成為刑警,卻嚴重自信不足,她雖無意如此但且走且看的態度讓人很不欣賞。在她如此闡述這樣的自己的話語中,讀者可以得知她正參與偵辦一件連環殺人案,而且自案發後至今已一個月,警方尚無法鎖定嫌犯。
 
此時,兩個人被派來協助偵辦,一位是側寫師,一位便是行為經濟學家,伏見真守。
 
兩者都需依靠資料推測符合目標,但側寫師擅長的範圍所鎖定的目標多是心理異常、感性衝動類型的犯人,這在許多作品裡很常見,而行為經濟學,所針對的目標則是預謀犯罪,也就是理性類型的犯人。讓這兩位一同上場,大概有種對比的作用,但又表達出相輔相成的效用,因此在此書中的這樁案子也就利用了這兩位的專長。
 
看似連環殺人的結構,其中藏有精心的安排,可出乎意料的卻出現微妙的誤差。
 
側寫師根據現場分析犯人的性格因此鎖定一個目標,伏見則一如始終鎖定他所認定的得利者是犯人,但那微妙的誤差就像伏見常說的偏誤,讓案情陷入一個難結的困境,麻耶不同於大多刑警特性,專注與熱情,她易怯懦、洞澈人心的能力也不足,她就像那種誤入陷阱的過路人,卻意外地成為破案的關鍵。
 
此書中的經濟學並不如我預想那樣精彩運用,僅可說伏見的角色為這類的作品帶來新意,新的觀點新的思路預言著不同的世代,我們需記著前人一腳一印地實地經驗,但新年代的人們將用更仔細的研究態度用全方位的視角審視每一條資訊之間的關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行為經濟學 警察小說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