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名2:智者之懼》試讀活動】 招募35名試讀者,搶先閱讀!

作者:派崔克.羅斯弗斯 Patrick Rothfuss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如我在首日裡說的,《風之名》說的就是克沃思,一個少年的成長故事。

故事來到第二日,化名為旅店老闆寇特的克沃思如往常打理店務,開店、準備餐飲,與小鎮上的人交談,買賣即將入冬的用品與作物,接著編史家出現,短暫的早餐過後,再繼續他於大學院未完的故事。

彷彿真的僅過了一夜,《風之名2》接著講述少年克沃思的故事,兩書之間就像只有一個翻頁的距離,但我的感覺卻已經很不同。
在首日,我忙著瞭解克沃思,想像他的世界,試著理解故事中的所有運作,從陌生到置身其中,跨越了數百頁的空間,當中的許多細節如飛掠而過的模糊景象,當然故事的開始總是要交待很多源由與人物,這一段時光是平淡了些沒錯,卻仍無損其好看度。

然而,到了第二日,入眼就是故事。
試讀的部分據說僅有全書的三分之一,但也有四百頁,可就時間上好像一眨眼的功夫,克沃思就要暫離大學院,追風去了。而我除了對空白紙頁乾瞪眼外,也只能把惱人的等待感甩掉。


常會不自覺想起一位朋友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我不喜歡奇幻類的小說。
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那是假的。他喜歡真實發生的個人傳記,那讓他感覺到力量,可以從這些在真實世界裡成功的人身上感覺到力量。

喜歡奇幻小說,或許就是因為我相信那是真的,真相就藏在我寧願相信那是真的的故事裡。

《風之名》雖披著奇幻的外衣,卻感覺很務實。一如克沃思的人格特質,凡事凡物都有其能解釋的因由。

十二歲無憂的男孩在一剎那間,面臨父母、親如家人的團員被殺害的殘酷,身無分文無所從往的迷失的他流落塔賓,三年的街頭生涯在遺忘與生存間掙扎,已然十五歲少年的他突然頓悟他有什麼?該追求什麼?縱使這些徬徨的年歲裡他遺失了許多,家人與音樂。

這些歷練讓他更加務實,他沒有錢沒有背景沒有可依靠的人,但莽撞的少年心性與他的天穎不相對比,這時的克沃思仍是個孩子,但他已不會作夢,不會妄想那些只有夢裡會出現的事物,他只有自己,他用自己的血換取高額貸款,用衝動的天性豎立敵人,用懵懂的心意喜愛一個飄忽不定的女孩,用率真珍惜的廬人性格結交朋友。

這些都有因果,就像大學院裡所學習的科目,工藝、醫學、鍊金術,都有科學根基,就連書中自創的共感術都有那麼點物理、能量作用的基礎,任何組成、作用都有其道理。年幼的克沃思曾目睹過一次以風之名呼喚而出的風,自此他對大學院懷想夢想,這樣的心思仍在他心中,但他越務實,就離這些越遠。

在《風之名》裡,萬物之名才能算是真正的魔法,聆聽萬物,透澈萬物的本質,命名也是尋找,這有點哲學味道。

克沃思一直認為伊洛汀大師不願教導他學習風之名,伊洛汀對他說過:我正試著喚醒你沉睡的大腦,讓它察覺到世界低語呢喃的微妙語言,我正試著誘導你瞭解,試著教導你

因為你太急了,缺乏耐心。太自負,無法仔細聆聽,而且聰明過頭,那是最糟的。這也是伊洛汀對他說過的話。

像是我們的右腦,主導美麗與感性的領導者。但克沃思太過理性,美麗又哀愁的另一個大腦只好隱泣入睡。
我相信自然界的無窮的力量,那其中有多少超乎人類想像的事物可能永遠無法得知,水、火、風、礦物...它們圍繞我們與世界,我們知道如何利用它們的價值,但如書中提及,你能瞭解這樣的礦物是如何形成?以什麼形成?它會如何變化?那真的是很精深的學問,或許說是理性的大腦無法控制的,因為左腦只會看到價值,無法透徹一塊石頭的最內在的美麗。

莫怪伊洛汀會說哪怕是比喻的語言也是種名字,要小心。當你能徹底瞭解某事物的內質,能以完全命中的準則說出那樣事物的名之時,就是掌握控制力的時候。
如果哲學是讓要人去思想、感受,用哲學的思維去想科學,越明白反而越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就該如此。
總算瞭解為何有人會說學哲學,太虛無縹緲。答案永無止盡啊。


扯了一大篇,回到《風之名》本身,就是一個無數故事組成的故事。
錯誤的口傳故事、暗藏真相的民間傳說、幾經添毀的歷史記錄、沉默的事實....只要有人,任何故事都有。克沃思在他的故事裡對他的大學院朋友講了一個關於他的族人的故事,這一段挺有趣的,中間還添了幾句朋友在故事外的對話。

如我在首日說的,你不會忘記你是在聽某人講故事的感覺。

另外我覺得有個很有趣的描寫,克沃思對死對頭下了一種會喪失道德的毒,除了嘴巴裡偶會出現一些李子味,人看起來很正常,但會很容易衝動易怒(關於這一點,克沃思本就不是個沉靜的小孩),而且心中想的說出來的話聽起來會有種驚嚇感,因為他喪失了道德感,殺人、輕薄女孩之類都很平常。他的好友西蒙得一直跟他約法三章,只要西蒙說三次這不行做,克沃思就得停止去想。

這有種情感放大的作用,但這段很妙,不能用瘋子或精神異常去設想,只是正常人突然失去了道德感。我很難想像,不過有人可能覺得這很好懂。

雖然還有絕大部分的內容不得而知,此書到此為止的表現並不特別的奇幻,主要還是在大學院內的故事,可我想那是奠定克沃思的起點,沒有任何理由也沒必要把這個部分縮減,更何況派崔克.羅斯弗斯很會說故事。

我很喜歡他對書中人物的所有描寫,有種平淡中的飛揚,人年少時才有的模樣。

人在年少時有一個樣貌,讓歷練與智慧風化後,有了另一張臉,但那張臉就容易顯露悲傷了。





arrow
arrow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