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亦雪(Kat Zhang)
譯者:李怡萍
出版社:聯經

 

在未來,人類數量因某種原因,逐漸銳減,
徘徊於幽冥間的眾多靈魂將不得不同意,兩兩成雙,共用一個肉體,
或許...終有一日,雙生人將會成真。
如果,這世間真有投胎輪迴的話。


書中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並無差別,只是生活其中的人們全是自出生就是擁有兩個靈魂的雙生人。
故事則開始於,美國基於過去與雙生人戰爭的悲痛經驗而決心建立一個無雙生人的國家,而這個消滅天生基因的過程,既秘密又冷酷。艾娃與艾蒂將面對不順從政策、社會期待的後果,不讓其一靈魂於成長過程中消失,如多數人「定形」只留下一個靈魂的代價則將讓她們失去所有,我明白艾娃甘之如飴,但艾蒂呢?

作者創造的這個新設定,並無什麼獨特的驚豔之處,靈魂、意識、思想...在運作上總很相似,況且腦的可能性太多了,彷彿任何奇異的事發生都不奇怪。
但是我愈是深想雙生的定意,反倒越弄不清,艾娃與艾蒂應是姐妹手足,但又不是,她們是一體卻又不是,她們一起感受喜怒哀樂、共同體會五感知覺,但她們又是不同的人,她們應當有各自的人生但一個身軀又要如何發展不同人生?
作為一個人,雙生的設定,我無法驚豔卻驚奇,靈魂究竟是什麼?

我曾想過若肉體是機器,那靈魂是否就是啟動機器的能源,雙生的概念就像發動機器的能源槽裡有兩種能源,我的直覺認為那是衝突,可作者賦予了那是與生俱來的,兩個靈魂本就該在一個身體裡共生共存,關於這一點著實讓人好奇。
接下來的另兩部曲裡,作者要如何呈現雙生人世界的完整面目?如果作者要讓讀者相信這個雙生世界真的存在,而非一個虛假的設定,那麼....
有好的一面,必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


雙生I,僅是揭示了雙生人的概念,以反對雙生人的立場開啟這個故事。「恐懼」是此書的中心,至少我是這麼感受到的,為了達到目地,政府不惜違反天則消滅那些不想死去的靈魂,剝奪他們的生存自由,灌輸加強人民對於雙生靈魂的害怕與鄙視。但這些不被接受的靈魂,不願消失也不願被社會排斥,他們雙重的恐懼裡還有無法預知的殺機,我不禁想到我們的世界。

我們擁有無獨一無二的靈魂,可是我們自由嗎?
社會這個龐然大物不會歧視雙生人,因為我們的世界裡沒有這樣的人,這個大物另有歧視、看輕的對象,那巨大的雙眼僅流露出一絲的善意,恍然間眼後的那張臉就寫著「政府」。

將政府當作邪惡一方的梗其實真被用到爛透了,可是這個爛梗還會永遠地用下去,不為別的,就因為那是事實。
一個國家為何能走向富強之外地更加強盛?因為人民相信,願意遵守政府訂下的規則,眾人齊心於政府給予的方向,國家力量自然會不斷壯大。這有個結論:國家愈富強,其黑暗面就越大。
追求單純幸福的國家,是不會把國家蓋成一棟又一棟的水泥塊,也不會鼓勵人民擁抱一堆科技產品,更不會漠視子民失去人活的本貌:說話、微笑、奔跑。

直到剛剛,我才感覺到《雙生I》似有反烏托邦的跡象,這大概只能怪作者把書寫得太過流暢,人物間雖各有複數角色卻一點也不會讓人搞混,劇情間的連接也很緊湊合理,所以一溜煙的功夫就把書看完了,這本書到底想說什麼,不用點時間想想真的會輕易地被故事情節就帶過了,作者並無特別利用反差描寫角色與想表達的立題,她把這一切全置放在故事的背後,她給讀者兩個選擇,一是隨故事情節而過純享受,又或選擇二,稍微思考、消化字句的意義,那似藏非藏的情感與話語,是否在提點一種反思。

若靈魂就是「我」,千萬數億個的「我」,「我」卻一個主張都沒有,沉默然後消失,不覺得奇怪嗎?如果「我」一開始就不必存在,那為何又會出現「我」?
這不是座哲學迷宮,「我」代表著什麼,我們心知肚明,否定自己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很想獻一首歌給這本書,但一時之間我無法想像什麼樣的歌曲適合這個故事,我只能說Groove Armada 的這首 Think Twice 令人沉靜,

我尤其喜歡它的歌名....think twice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科幻 雙生 反烏托邦
    全站熱搜

    懸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